
Day276 猶大吊死;耶穌在彼拉多前受審
讀經:馬太福音廿七章l-31節
鑰句:巡撫原知道他們是因為嫉妒才把他解了來。(太27:18)
耶穌接受「公義審判」像皮球被踢來踢去。羅馬律法已經授予猶太人許多自由,其中包括授權設立他們自己的法庭──公會。當耶穌自稱為彌賽亞,公會以褻瀆宗教罪名審訊祂,判祂死罪。但公會無權執行死刑,要羅馬法律授權認可才行。因此送耶穌去見彼拉多——猶大地區的羅馬巡撫。
在過程當中,控告耶穌的人頻頻改變指控耶穌的罪名,從宗教罪犯(因為這無法說服彼拉多),改成政治罪犯。又將耶穌說成危險的革命分子,自稱是猶太人的王,公然藐視羅馬政權。彼拉多對這些指控感到強烈的疑慮和不安,他妻子也預示他最好不干預。
路加記錄了彼拉多原先不顧群眾壓力,判耶穌無罪。之後為了解決此進退兩難情況,將此案推給希律。希律因為耶穌保持沉默且拒絕行神蹟,又把祂送回到彼拉多那裡。
彼拉多三次嘗試使猶太領袖們釋放耶穌,卻換來群情激憤愈演愈烈。最後,面對暴怒的群眾,這位精明謹慎的巡撫屈服於他們的要求,在當眾洗手之後,宣示殺這義人的罪不歸在他的身上。
耶穌一直都保持緘默。祂最後終於被人稱王。荊棘冠冕嵌入祂的頭,朱紅王袍加身遮蓋祂血跡斑斑的背。彼拉多準備了一個置於十架上的告示牌,其上宣明耶穌的「罪狀」,就是以三種語言寫成的「拿撒勒人耶穌,猶太人的王」。當祭司長抗議說,這應該是寫耶穌自稱為王,彼拉多回答:「我所寫的,我已經寫上了。」(約19:19-22)
默想:你何時曾受到不應受的處罰?你是如何回應的?
禱告:主啊,你被罵不還口,受害不說威嚇的話,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,這是我需要學習的禱告。(彼得2:23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275 耶穌在客西馬尼禱告,在公會前受審;彼得不認耶穌
讀經:馬太福音廿六章36-75節
鑰句:耶穌對他說:「你說的是。然而,我告訴你們,後來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,駕著天上的雲降臨。」(太26:64)
最後晚餐這個親密的場景,以及客西馬尼的背叛景象,明顯出對比和諷刺。這苦難的起頭,是耶穌在一個安靜的橄欖樹林中禱告,三個門徒在外面邊等邊打盹,一夥武裝的烏合之眾逼近客西馬尼園,準備來抓拿耶穌。
祂感到恐懼,孤立無援,整個人俯伏在地上,祈求解決之道。全體人類和整個世界的未來,都歸在這個哭泣的人身上,祂的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。
耶穌一生中諷刺之處,都在客西馬尼園中呈現出來;一個東方博士漂洋過海特來朝拜的人,竟然被人用三十兩銀子給出賣。門徒仍不了解耶穌將要建立的「國度」模樣。暴躁的彼得要用武力來建立國度。當彼得削掉大祭司僕人的一個耳朵,耶穌立時制止了暴力,並施行了最後一個神蹟:祂醫治了這個僕人。之後彼得還否認自己認識耶穌。
耶穌提醒祂的朋友:其實祂有能力自我防禦,可以差遣十二多營的天使。但門徒們最後全部四竄逃跑了。如果耶穌連自己都不能保護,祂怎麼能保護他們呢?
馬太對於客西馬尼園及公會前事件的描述顯示,「受害者」奇特地反過來掌控了局勢發展。真正掌控全局的人,不是猶大,不是捉拿耶穌的人,也不是大祭司,而是耶穌。耶穌承認自己是神的兒子基督,這使得祂被判處死刑。他們想要的是一位使用武力解放他們的征服者。但耶穌知道唯有一件事——祂的死能夠真正解放他們。祂就是為了這個理由來到了世上。
默想:如果你因為跟隨基督而生命受到威脅,你會怎麼回應?
禱告:主啊,保羅的禱告是否我的禱告:我卻不以性命為念,也不看為寶貴,只要行完我的路程,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,證明神恩惠的福音。(徒20:24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274 常在耶穌裡面
省思
「你們要常在我裡面,我也常在你們裡面。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,自己就不能結果子。」(約15:4)每當我規律地閱讀聖經,特別是讀到耶穌的時候,我就覺得和祂更加緊密地連結。我覺得自己更清楚祂是誰,祂關心一些什麼,我更加了解擁有我一生的那一位。有位基督徒領袖建議,每天讀一點福音書的內容,使我們的心思每天都充滿著耶穌的一言一行。如今我知道其價值所在了。
但是研讀聖經並不是讓我逐漸了解耶穌的唯一方式。當耶穌離世的時候,祂賜給信徒聖靈,使他們能與祂時常同在。聖靈在我每天與耶穌同行的時候,顯示祂自己;此外,假使我願意,聖靈會使我越來越像耶穌。我的意念和行為逐漸變得和祂一樣。
耶穌為我們代求:「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;你的道就是真理。你怎樣差我到世上,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。我為他們的緣故,自己分別為聖,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。」(17-19節)
沉浸在聖經中,特別是福音書,就是一種常在耶穌裡面的方式,常在葡萄樹上,使我可以在這世界結出祂的果子。我需要祂的幫助。
默想:你願意越來越像耶穌嗎?求神的靈持續塑造你,當你常常在祂裡面的時候,滋養你,使你成長。
禱告:主啊,我要凡事長進,連於元首基督。(弗4:15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273 耶穌禱告
讀經:約翰福音十七章1-26節
鑰句: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;你的道就是真理。(約17:17)
當門徒大膽地宣告:「我們信你是從神出來的」來回應耶穌所說的話,耶穌感到安心。祂說:「你們終於相信了!」(約16:31),以祂有史以來最長的禱告,來結束這個親密的聚會。耶穌總結祂的心情,以及祂的計畫。
他們之前在鄉野間講道和醫治的服事,只不過是熱身運動而已。祂曾說過:「我將國賜給你們,正如我父賜給我一樣。」(路22:29)現在如此禱告,祂要將一切都交給他們,正代表著一種結業式差傳。
耶穌告訴他們:祂必須離開這個世界,留下他們來宣揚祂的道;且預先提醒他們:對耶穌的怨恨和敵意,必將轉嫁到門徒身上;雖然他們「身在世界」,卻「不屬世界」。他們是從世界中分別出來,與耶穌緊密地連結在一起。與神合一的境界,是無須解釋,也無法解釋。
耶穌為將跟從祂的人禱告,延伸出一條萬世永存的慈繩愛索。「使他們都合而為一。正如你父在我裡面,我在你裡面,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,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。」(約17:21)
默想:以此禱告為基準,你會如何總結耶穌對於教會的目標?
禱告:主啊,求你讓我們用和平彼此聯絡,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。(弗4:3)Day272 聖靈的工作;門徒的憂愁將變為喜樂
讀經:約翰福音十六章5-33節
鑰句: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你們將要痛哭、哀號,世人倒要喜樂;你們將要憂愁,然而你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。(約16:20)
耶穌對門徒說的話從未這麼「神學」過。有些內容他們了解,有些則不懂,彼此耳語,想弄清祂的意思。
「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」。有益?祂拋下他們,打碎他們對於國度重返榮耀的夢想,這會有任何益處?耶穌解釋未來的好處,是聖靈會住在他們裡面;但是門徒們正忙著想了解「我去」這句話有何意涵。
耶穌用生產的比喻給了線索。雖然生產可能引起劇痛,但生產的辛勞帶來某種東西——新生命!最終必得歡喜快樂。同樣地,祂和門徒們即將經歷的重大苦痛,祂的痛苦將帶來世人的救恩,他們的憂愁將變為喜樂。
耶穌在這個生死攸關的晚上,擲地有聲的宣告:「你們可以放心,我已經勝了世界。」隔天晚上,當祂受到凌虐的軀體掛在十架上,門徒竄逃消失時,這個聲明看來是落空了。他們的情緒、信仰起伏顛盪,正如耶穌的比喻中所預料一般。
默想:你何時有過這種經驗——經歷極大的痛苦,最後帶來了喜樂?
禱告:主啊,保羅說得對,主你會為我們再受生產之苦,直等到主基督成形在我們心裏。(加4:19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271 葡萄樹和枝子;世界怨恨門徒
讀經:約翰福音十五章1節~十六章4節
鑰句: 我愛你們,正如父愛我一樣,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裏。(約15:9)
急迫感在這悶熱而擁擠的房間裡不斷升高。耶穌只有幾個小時,與祂在世上最親近的朋友相處,而祂將和他們離別。
耶穌預見這群門徒面臨試煉:在祂離開後,無法保護門徒,他們會遭遇到反對勢力、怨恨、鬥毆,和處決。
耶穌就開始說比喻,在耶路撒冷外面的山坡上滿佈葡萄園。
首先,第一個意象是豐美多汁的葡萄。不久之前,門徒還一面喝這些葡萄汁,一面聽耶穌含意深遠的立約之血。要結果子第一最要緊的:葡萄必須和葡萄樹維持緊密的連結。耶穌提醒十二使徒,祂親自挑選他們,為要「去結果子,叫你們的果子常存。」(約15:16)
跟著,要去掉在葡萄園邊不結果的死枝子。這些枝子和葡萄樹失去了連結,就失去了養分。栽培葡萄園的農人於是把這些枝子折下,丟在一旁焚燒。
默想:你是如何努力,好讓你自己常在耶穌裡面的?
禱告:主啊,我遵守了天父的命令,常在他的愛裏。(約15:10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270 耶穌是到父那裡的道路;耶穌應許賜下聖靈
讀經:約翰福音十四章1-31節
鑰句:耶穌是到父那裡的道路;耶穌應許賜下聖靈若是沒有,我就早已告訴
你們了。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。(約14:2)
約翰用了三分之一著墨在耶穌一生的最後二十四小時之上,又整整花了五章(12-17章)來鋪陳逾越節晚餐的事,這些章節其他福音書找不到的。真是鉅細靡遺,詳加細節,深入記述耶穌在世最痛苦的晚上。
約翰避免著墨於身體上的細節,如達文西的像,轉而呈現在門徒臉上的──人類情感的洶湧澎湃。
耶穌將自己生死的重要性直接傳遞給祂的門徒,這是祂他們的最後機會。祂煞費苦心地回答門徒繁複的問題。這世界將經歷強烈的創傷,而在祂身邊的這十一個戰慄的男人,是祂為這世界存留的希望。
「我去還要到你們這裡來,」耶穌不斷重複這句話,直到最後門徒表示理解為止。神的兒子已經成為肉身來到世上。現在祂離開世界,回到天父那兒去。但是有另一位真理的聖靈——保惠師,將會來並住在許多人的裡面。
沒錯,耶穌正計畫赴死。祂將離開他們。但是就某些奧祕的角度來看,祂從未離開過。祂將會復活。今晚,祂應許將有更深程度的同在。
默想:本章中耶穌所講的話語裡,哪句對你的意義最為重大?
禱告:主啊,你說你就是道路,真理,生命,我要藉著你,可以直接能到父那裏去,與天父親近和同在。(約14:6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269 耶穌為門徒洗腳
耶穌為門徒洗腳
讀經:約翰福音十三章1-17節
鑰句:我是你們的主,你們的夫子,尚且洗你們的腳,你們也當彼此洗腳。(約13:14)
耶穌又再一次地以使人震撼的方式來教導祂的門徒。雖然祂很明顯地是一位領袖,祂卻拒絕擺出領袖常有的架子。在這一晚,祂所展現出的謙卑程度,唯有上十架的那一刻才足以凌駕其上。
巴勒斯坦人常常只穿著涼鞋,徒步走過塵土滿佈的路,因此每天洗腳是不可或缺的。僕人或是女性,有時會洗客人或是家人的腳,而更誠意的是,由主人自己動手。因為人們通常在餐前洗腳,所以耶穌在用餐當中做這件事,特別的令人吃驚。
你可以輕易地了解,當門徒看見耶穌吃飯吃到一半,就脫了外衣,開始清洗祂朋友腳上行走一天所累積的污垢時,心中會有多麼的懊惱。在祂死去的前一晚,他們卻還是希望有一位彌賽亞讓他們推崇。一位採取僕人身段的人,並不符合神子的形象。
服事並不會貶低人的尊嚴;倒不如說,就像耶穌所表現的,是為尊嚴賦予了意義。
默想:近期內你曾因服事他人而遭到十分艱難的經歷嗎?
禱告:主啊,你虛心教導我們,誰願為首,就必作眾人的僕人,因為你來,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;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。(可10:44-45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268 極盡奢侈地愛耶穌
省思
當我聽到「奢侈」這個字,我就想到華美的財寶,豐盛的食物,毫無節制的生活方式。
將香膏澆在耶穌腳上的女人,十分清楚奢侈的愛。約翰認為她如同馬大和拉撒路的姊妹馬利亞。僅僅在幾天前,她還坐在耶穌腳邊,全神貫注於耶穌的陪伴,而她的姊姊卻嫌她懶散。如今馬利亞拿了一瓶珍貴的香膏,將其倒在祂的腳上,全是出於對祂的愛。她的行為又再一次地受人誤解和批評。
耶穌觀察到另一個女人,一個把所有錢財奉獻給聖殿的女人,代表奢侈的愛。另一個比喻耶穌裡提到的男人中斷自己的行程,「浪費」了時間和金錢,來幫助一個受傷的旅客,即使這旅人是屬於迫害他自己同胞的外族。
我想到這些來審視自己的生命。我嘗試過如何奢侈地愛耶穌?我又如何願意捐出自己貴重的財物?我有多渴望花時間與神相處?我有多少願意奉獻自己需用的錢?我又如何願意花時間在一個不認識,並不特別在乎的人身上?我是否每天活出神最大的誡命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盡力愛主你的神。」(可12:30)呢?
默想:奢侈愛神的想法會讓你感到害怕嗎?與其去揣摩自己能做什麼來愛神,不如單單集中心力來愛祂。
禱告:主啊,我們遵守你的誡命,這就是愛你了,並且你的誡命不是難守的。(約壹5:3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267 耶穌在伯大尼受會;猶大同意背叛耶穌;聖餐
讀經:馬可福音十四章1-31節
鑰句:耶穌說:「這是我立約的血,為多人流出來的。」(可14:24)
逾越節,每年一度紀念以色列人從埃及解放出來的節日,是猶太曆法中的重點節期之一。
當一個女人用昂貴的香膏膏祂的時候,祂說這是喪葬預備的一種形式。
逾越節的慶祝活動,在莊嚴的一餐當中達到高潮,此時家人和親密的朋友一同聚集,紀念當年出埃及而得的自由。他們淺嘗少量的餐點、呷酒,並且大聲朗讀舊約的故事,也會挑一隻羊羔,帶到聖殿,當作祭牲獻給神。因此這節日的結尾,帶著點悲傷和血腥的味道。
在餐室外面,耶穌的敵人悄悄逼近,等待機會要抓住祂。室內,門徒誓忠跟隨他們的夫子,但很快大家都會一同背棄祂。這時耶穌作了這個深奧的宣言:「這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」,祂一面倒酒,一面說。「拿吧,這是我的身體,」祂說著,一邊把餅擘開。
門徒們無法完全了解的是,一個夢想即將死亡。耶穌宣告了一個新約,不是由羔羊的血,而是祂自己的血所封印。這新的國度——神的國度,不會由猶太將領和國王所領導,而是將由這群圍在桌邊,驚慌失措的門徒所籌畫,也就是這些將會背叛祂的門徒。
默想:主餐的儀典對你有何意義?
禱告:主啊,我應當自己省察,然後吃這餅,喝這杯。(林前11:28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