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Day19 以撒出生
讀經:創21:1-21
鑰句:耶和華按著先前的話眷顧撒拉,便照他所說的給撒拉成就。(創世記廿一章1節)
保羅在新約提及這個關於亞伯拉罕和他家庭的故事,深刻說明基督的降臨如何改變我們的生命(加4:21-31)。以實瑪利是按著血氣從「使女生的」,是失了耐性的亞伯拉罕靠自己努力來的產物。相反地,以撒是憑著神的應許生的;他是神在亞伯拉罕年紀老邁時所賜下恩典的禮物,能繼承神所建立的國度。因此,以實瑪利預表舊約時代的光景,人們只能靠遵行神的律法得救;而以撒預表耶穌神所應許的救贖主的來臨。
我們也是承受應許屬神的後嗣,就像亞伯拉罕把夏甲和她孩子趕出家門一樣,必須棄絕以善行換取神的認可這想法,把所有盼望放在耶穌身上。因為祂深愛我們,並為我們受死,使我們脫離靠好行為得救的重擔,讓生命得著釋放。
默想:在神的眼中,你是祂所珍愛的孩子,祂對你有特別的計劃。這讓你對神有何感受呢?
禱告:主啊,願你看見你兒女的兒女。(詩128:6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18 毀滅所多瑪與蛾摩拉
毀滅所多瑪與蛾摩拉
讀經:創19:1-29
鑰句:當神毀滅平原諸城的時候,他記念亞伯拉罕,正在傾覆羅得所住之城的時候,就打發羅得從傾覆之中出來。(創19:29)
本章的內容與亞伯拉罕正努力建立敬畏神的新國度,正如菲林底片與相片形成鮮明的對照。亞伯拉罕的姪兒住在污穢的所多瑪城,城中眾人竟視訪客──天使為施以輪暴的主要目標。性暴力只是所多瑪的問題之一。雖然羅得反對所多瑪的一些惡行,但仍以兩個女兒的貞操做為保護客人的交換條件時,這種殷勤過度的行為,格外顯出他的偽善。羅得一家在所多瑪居住日久,內心受到嚴重污染。
祂再次直接介入用火焚城──所多瑪和蛾摩拉。羅得並沒有從所多瑪的事件學到教訓,在本章末段他在酒醉的狀態下和兩個女兒犯下亂倫,結果延伸出兩個支派──摩押和亞捫,將與亞伯拉罕的家族——猶太人世代為敵。
後來耶穌用所多瑪和蛾摩拉的例子,向一群對神蹟視而不見的人提出警告(太11章):神對罪惡的寬容是有限度的。
默想:你認為我們社會中有哪些普遍現象,是神所無法容忍的?
禱告:主啊,賜我力量逃避少年的私慾,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,追求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和平。(提後2:22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17 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祈求
讀經:創18:16-33
鑰句:將義人與惡人同殺,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,這斷不是你所行的。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?(創世記十八章25節)
這一章又讓我們更多認識亞伯拉罕的性格:他存著一顆全然謙卑和敬畏的心來到主的面前,為著義人的緣故祈求神,拯救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城的所有人。亞伯拉罕對那些愛神又將面臨毀滅的人心存憐憫。為此他勇敢地來到主前,為這群有需要的人代求。亞伯拉罕不僅忠實地帶領他的全家行走在神的道路上,還顧念他家庭之外的人,包括他姪子羅得的全家,他們正居住在所多瑪。亞伯拉罕明白有時神會因著義人的緣故,而饒恕其餘的惡人,所以他懇求神延遲降罰,先暫時寬恕城中所有的人。
默想:今日誰正需要你的代求?
禱告:主啊,我要站在破口之中,在那裡我尋求你,求主使列國歸向你。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16 省思:神的呼召
亞伯拉罕的故事清楚告訴我們人是多麼善變。我們一會兒滿足於現況,一會兒又急著想要現在就得到某些東西;我們一下充滿盼望,接著立刻沉溺在絕望中。信心偉人也有幾次信心動搖的情況。信徒有時也會容讓疑惑和懼怕在內心蔓延,遮掩了他的信心,覺得神已遺忘我們,祂的供應似乎遙遙無期,有時會覺得神對我們厭煩或離我們遠去,但當我們看見亞伯拉罕的生命,就得知神的計畫絕非模糊不清。祂絕不會放棄我們。祂深愛我們,對我們的生命有美好的計畫。在祂凡事都能,亞伯拉罕經歷到,我們也可以。默想:你有感受到神對你生命的呼召嗎?請相信祂有一個計畫,並願意等候祂向你顯明。禱告:主啊,我信!但我信不足,求主幫助。(可9:24)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15 三位天使到訪
讀經:創18:l-15
鑰句: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?到了日期,明年這時候,我必回到你這裡,撒拉必生一個兒子。(創18:14)
本章之始,聖經提及以實瑪利已十三歲,神還為亞伯蘭這兩夫婦改了名字。神正要預備賜下所應許的孩子給這對蒙神揀選的夫婦,改名是邁向應許又多一步。亞伯蘭有「尊貴的父親」的意思,回溯他的尊榮族譜;他的新名字——亞伯拉罕,意表「多國之父」,前瞻他未來許多後裔。而撒萊這名字改為撒拉,意表「王妃」,因必有君王從她而出。
改名之後不久,神親自與另兩位天使造訪亞伯拉罕,並多次向亞伯拉罕肯定祂的應許,暗示神與亞伯拉罕所共享親近、持續的關係。然而,撒拉聽見她明年要生子時心裡就暗笑起來。對一位九十歲老婦來說,指望懷孕似乎真的很荒謬。但我們再次學到一件事——「在人這是不能的,在神凡事都能!」(太19:26)祂的應許絕非可笑的無稽之談。
默想:神正要你相信祂某一個應許嗎?你一笑置之,還是堅定相信呢?
禱告:求給我力量堅定相信:陽光不見,但主的心意依然是最好。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14 夏甲生以實瑪利
讀經:創16:1-16
鑰句:你如今懷孕要生一個兒子,可以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(就是神聽見的意思),因為耶和華聽見了你的苦情。(創16:11)
亞伯蘭與妻撒萊又再一次在信仰的歧路上。當神應許賜下的孩子遲遲未來,他們決定靠自己另尋方式──借助埃及使女生子解決這個問題,來促成此應許。聖經告訴我們,人若靠自己的方法行事只會使問題越發複雜。撒萊和夏甲開始相互憎恨,家中充滿責難和妒忌,婚姻因此亮起紅燈。使女所生的孩子,將為神的子民帶來世代的敵對。
這故事告訴我們:即使當我們覺得神似乎不在身旁,其實祂都在聆聽、看顧(11、13節),時刻關切我們的憂傷,聆聽我們的哭訴,並顧念我們的難處。祂常提醒祂所愛的子民要信靠祂的話語,並等候其成就。神深知在等候中的艱辛。但祂仍必會成就祂所應許的一切。
默想:你如今在等候什麼?你在等候的過程中光景如何?
禱告:主啊,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;惟有那無故行奸詐的必要羞愧。(詩25:3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13 神與亞伯蘭之約
讀經:創15:1-21
鑰句:於是領他走到外邊,說:「你向天觀看,數算眾星,能數得過來嗎?」又對他說:「你的後裔將要如此。」亞伯蘭信耶和華,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。
(創15:5-6)
神曾多次直接介入人類的歷史,並對人類降下懲罰——亞當的年日、該隱的事件、挪亞的時期,以及巴別塔的建造。創世記在十二章出現戲劇性轉陰為晴的場景,整個世界歷史聚焦在一個人身上──亞伯蘭──他無子嗣的游牧者。
上帝為亞伯蘭改名亞伯拉罕──一位信心的偉人,與神的關係無比親近,神仍被稱為「亞伯拉罕的神」。對猶太人而言,他是一國之父,但對所有基督徒來說,他是信心之父。神呼召我們分別出來,與他們立約──後裔無數、賜地為業、成為大國──作祭司的國度,為聖潔的國民,教導其他人明瞭愛神、服事神的美好。這些都必須透過嚴峻的信心考驗才達到終極目標:將福音傳遍萬邦的一種途徑。
默想:神揀選你成為祂心愛的孩子。你是否很難想像神以這樣的方式愛你呢?
禱告:神──我的力量啊,我愛你!(詩18:1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12 亞伯蘭與羅得分離
讀經:創13:1-18
鑰句:亞伯蘭就對羅得說:「你我不可相爭,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,因為我們是骨肉(弟兄)。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?請你離開我:你向左,我就向右;你向右,我就向左。」 (創世記十三章8-9節)
像是孩子們得決定誰要拿哪一塊巧克力蛋糕一樣,亞伯蘭和羅得發現他們必須分道揚鑣,各自擁有一塊土地。但亞伯蘭成熟大方地讓羅得優先選擇當時看起來最吸引他的地。羅得作了自私的選擇,竟得到他沒料到帶來庭危險的結果。
亞伯蘭心甘情願地放棄主控權,而讓神處理這景況。這故事是對亞伯蘭信心的大大讚揚。他在神的手中安歇,讓神毫無攔阻地進行祂的計畫。
默想:你願意放手將今日的需求交託給神嗎?
禱告:主啊,我願落在你的手裏,因為你有豐盛的憐憫,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裏。(撒下24:14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11 神呼召亞伯蘭
讀經:創世記12:1-20
鑰句:耶和華對亞伯蘭說:「你要離開本地、本族、父家,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。我必叫你成為大國。我必賜福給你,叫你的名為大;你也要叫別人得福。」 (創12:1-2)
當亞伯蘭年屆中年、家道興旺之時,突然聆聽到神的呼召,要他離開父家舒適的生活。雖然亞伯蘭當時還看不見未來的美好前景,神卻要使他成為神的選民——以色列的父,並建立一個大國。神要求他跨出第一步,並應許賜福他,且使他成為別人的祝福。
在《聖經》所記載的眾多信心偉人中,他已隨時準備好蒙神使用,一個大國就此而生,這國將成為神與祂子民之間愛的關係之典範。
亞伯蘭沿途穿越乾旱與饑荒之地,步履蹣跚,甚至跌倒犯錯,在埃及謊報他妻子的身分。然而神未曾改變祂信實的話語,並沒有讓亞伯蘭的過犯阻礙祂更遠大的計畫。
默想:神在每個人身上都必定有一個計劃,你相信嗎?你隨時預備好蒙神使用嗎?
禱告:主啊!我是你的僕人使女,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。(路1:38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Day10 為人父的神
省思
為人父的神
若要我將創世記的「情節」濃縮成一句話:神學習如何為人父。伊甸園的瓦解破壞了亞當和夏娃與神之間那份曾經擁有的親密關係,好比為歷史熱身,神和人類必須重新相互適應。人類帶頭一路破壞所有規則,在緊接著下一代的謀殺案。而神以施予一一的處罰做為回應。試想,此時作一位神是什麼滋味?作一位兩歲頑童的家長是什麼滋味?
聖經對這世上的景況作了總結:「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,心中憂傷」 (創世記六章6節)。這景況背後隱含了為人父的神所感到的一切震驚和悲傷。但挪亞不一樣,他信靠神,並「與神同行」和立約:神不再毀滅所有的受造物。神甚至在這約中自我設限。此後,巴別塔事件,繼續試驗神立約的決心,結果祂信守承諾,沒有因此毀滅萬物。
不久,隨著亞伯拉罕的到來,神為人類歷史展開一個新的計畫。祂沒有試著立即恢復世界的美好,而寧願揀選一小群開路先鋒——從眾人中分別出一個新民族,開始祂的計畫。
默想:當人類行為舉止老像個孩子,祂又該如何把祂所造的人類當大人來看待呢?
禱告:父親,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!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,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!(路15:18-19)
撮自楊腓力、昆布爾(Philip D. Yancey&Brenda Quinn)著的《與聖經有約》